
鄰家好漁計畫
養殖漁業是西南沿海重要產業,地方多以小漁戶為單位養殖,在產銷過程中面臨資訊不對稱等情況,長期下來造成產銷失衡與獲利不穩定,加上環境資源不當利用、養殖用藥產生食安問題等,使產業日漸凋零。高科大團隊註在屏東林邊與佳冬透過友善養殖專業技術導入及產銷平台建立,協助地方漁產業發展並輔以食魚教育推廣,讓民眾了解永續漁業重要性,從供應端及需求端同時推動負責任生產及消費行為,促進漁業與漁村永續發展。透過教育訓練與技術輔導座談等活動,團隊已協助225名在地業者優化漁業養殖技術,降低用水、用藥及用電量,午仔魚養殖用藥頻度降低達8成以上,輔導池每日平均換水量可減少5 公分以上、每公頃平均可減少約1,000公噸,同期用電量相較去年平均可減少300度。此外,團隊也與全國最大農漁電商平台合作,協助讓合作小漁戶魚貨上架販售,打造產地直銷營運模式。利用當地盛產之石斑魚的加工副產物(漁廢),結合循環經濟概念,導入學校專業技術萃取之魚鱗膠原液,結合當地特產協助在地居民開發海洋膠原胜面膜、魚鱗膠原水餃、膠原鴨蛋豆腐等新產品。團隊合林邊與佳冬漁村文化與食漁教育的推動與調查,設計包含漁村文化、在地漁產、地方小魚漁場、食漁教育、水域活動等林邊 — 琉球生態文化觀光遊程,像是與海龜同游、大鵬灣泛舟、魚塭午仔魚體驗等,是南部少數由大學團隊進行調查規劃、試點、採線最終商轉之漁村文化觀光遊程。團隊亦與屏東縣教育處及在地漁鄉國小合作,共同建置食漁教育課程材料,讓鄰近的國小將食漁課程列為學校未來的校本課程。
由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水產食品科學系、工業設計系、教務處執行的海岸創生鑽石魚鄉-高雄永安漁村實踐計畫,輔導地方研發水產加工品,自2017年起累計研發8款水產加工品,總收益約為144萬。